今年的教师节35岁了。恁多年,我有“师”之名,未享“师”之实,因属挂羊头卖狗肉之流哇。窃以为,有实权者,人们以官职唤之;有实业者,人们以“老总”唤之;穿金戴银者,人们以老板唤之;传道授业解惑,是为人师。我这般,既无官职,又无实体,身着麻布粗衣,也没有三尺讲台可站。人家叫你为师,是因为你年纪尴尬:叫老太小,叫小太老,叫老师则上不顶天下不落地(天、地、君、亲、师),人微言轻,刚好。
今日这个节,有点实惠:曾经与我有过职业从属关系的张东方,从深圳给我寄来一盒“圆也”月饼。知道他此前就职于广东《南方日报》,是驻深圳某区的记者。几年前,他回赣州与《都市消费报》的旧友相聚,叮嘱我们关注大数据产业。对此,我们多少有点云里雾里,毕竟人家来自开放的窗口、科技的前沿。不久前,我分析他所到的新的岗位“城势话语”可能与大数据有关。时逢中秋,团队福利,他记得我,让我感受同样的节日,领悟不同的城势话语,领略深圳的经济文化。
这个酒好不好,我不管。只是记得2003年,我作为《法制日报》江西记者站的通讯员(《都市消费报》驻赣州记者)到龙南采访,该县政法委副书记、办公室主任陪我晚餐,喝的就是“全南大曲”。
政法委副书记是军转干部,办公室主任是老同志,就餐地点就在龙南县城红旗大道顶端的一家餐馆。办公室主任说,秦记者,我就喜欢喝这酒,我们就喝这酒,可以吗?我说,不会喝酒,就是为着情感,喝啥都可以,只要你们喜欢。
那时的“全南大曲”包装是一种坛子,我与书记、主任,以及龙南摩托车大市场开发商的美女副总经理一起喝了个痛快,真是好酒。记得我参加奠基仪式的那个楼盘叫“渥江明珠”,老板姓李,坐“别克·君威”,司机是位美女。我与李老板的兄弟~鹰潭消防支队李支队是兄弟。
剪彩那天下着瓢泼大雨,县委曹爱群书记,美女郭县长冒雨参加典礼,我拍照片搞得是一身肏得“卦啦帕”。晚上自然是喝酒驱寒啦。从此,我记住了“全南大曲”。今日这酒是焦墨画家熊伟明老师分享我的,8日我与子松兄弟品尝了,他说好酒。剩一瓶,我是要与少华兄分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