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饶州酒

饶阳因富得州名,不独农桑别有营。

日暖提筐依茗树,天阴把酒入银坑。

江寒鱼动枪旗影,山晚云和鼓角声。

太守能诗兼爱静,西楼见月几篇成。

-----《全唐诗》章孝标

早在中唐时期,被贬为饶州司户参军的著名诗人顾况,在《送韦秀才赴举》诗中写道“鄱阳中酒地,梦老独醒年”。

宋代进士鄱阳人黎廷瑞《饶百花洲》“北岭寻花去绕屐,东湖载酒水平船,旧游零落今余几,回首春风。

在饶州,经常有名人出入的酒局,往往布点设在三个著名的酒楼中。

一是鄱阳楼。此楼至少不晚于中唐。大历十才子之一钱起有《陪使君叔鄱湖楼宴郑中丞》诗。南宋状元王十朋知饶州时,多次到鄱江楼赴宴并赋诗,留下了《同官居会饮鄱江楼,送谷帘泉二尊,戏成小诗》、《鄱江楼分韵得月字》、《前端午一日会饮鄱江楼十有六人既分韵赋诗又戏成短篇》等诗。“佳节江楼上,同僚共把杯”一句,大体能让人猜想到古代官员的酒局状况。宋周《清波杂志》有一则“投献取知”,也记载了鄱江楼上“郡宴”的故事。

二是新桥酒楼。鄱阳“东湖十景”,因吴存的诗流传下来,也让人记住了新桥酒楼。吴存的《新桥酒帘》:“桥边窗户小家楼,新钓鱼肥酒旋篘。可是东风能唤客,青帘舞过柳梢头。”“酒帘”也有写作“酒旆”的,用字不同,意义一致。元明清各朝都有“十景”的和诗。

三是迎宾酒楼。“问客何南,似耳畔足根,犹带些彭浦涛声,匡庐去气;劝君且碎,看天时人事,无非是山头风雨,水面浮舟。”题迎宾酒楼联,是鄱阳名联,作者徐风钧,乐平人,清末举人,鄱阳学监,即鄱阳中学第七任校长。作者站在店家的角度,一“问”一“劝”,嘘寒问暖,予人宾至如归之感。下联是对时局的判断:社会动荡,风雨飘摇,不妨醉生梦死。且暗嵌“风雨山”、“浮舟寺”等地名,天衣无缝。

鄱阳古代酿酒业的兴盛也能从“饶州酒监”的设置可见一班。

“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说与旁人浑不解,仗藜携酒看芝山。”刘季孙的这首诗,家喻户晓,题目竟然是《题饶州酒务厅屏》。刘季孙曾以左班殿直官衔监督饶州酒务。江东提刑王安石巡视饶州酒务,在官署看到此诗,大加赞赏,并破格提拔刘季孙任饶州的“教育局长”。

就是这则著名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重要信息:北宋时期就成立了“饶州酒监”!这个酒监,大概不是质监部门,而是税务机构,负责人是刘季孙。王安石有《答刘季孙》诗。

“饶州牌”饶州系列产品是采用传统的大曲泥窖发酵工艺与现代科学的汲取技术相结合配制而成。

选粮,选用本地享誉一千五百年贡品级大米、小麦。混蒸,做到“内无生心,外不粘连”泥窖发酵。此外还采用回醅发酵,即在新酒醅中,以老带新进行发酵的工艺。采水,为湖面即达到直接钦用标准的鄱阳湖地下纯净之水。摘酒,分层缓火蒸馏,分段量质摘酒。贮藏,贮藏因地制宜,放置于阴凉,避光地下酒库,密闭贮存。老熟,新酒通过90-180天的地下库窖藏,使酒体香淳软绵,香味突出,柔和。勾兑,七分酿造三分勾兑,将各种曲基酒勾兑调起,调整风味,以新老酒和不香、醇、甜的酒,按比例相互调和,取长补短,使酒质趋于一致,去除异杂味,令酒的香味更加醇净,绵甜净爽,真正达到“闻香下马”“杯中留香”。

本公司生产的鄱湖系列浓香型白酒“梦回鄱阳”净含量500ml,酒精度:50%vol,特点:窖香幽雅,醇厚丰满,绵甜爽净,尾净香长。

饶州牌浓香型白酒“饶州府---秦之风”,净含量500ml,酒精度:45%vol,特点:窖香悠雅,柔和协调,陈爽绵甜,尾净悠长。

饶州牌浓香型白酒“饶州府---汉之风”,净含量:480ml,酒精度:45%vol,特点:酒液纯清,酒香典雅,诸味谐调,甘绵爽口,余味不断。

2010年7月在第一届四省一市(湖南、湖北、江西、福建、重庆)白酒质量评比中“饶州”系列“秦之风”荣获金奖,“汉之风”荣获优质奖。
鄱阳饶州酒

© 2015-2035 江西大楚酒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百度          红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