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难逢易散花间酒”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人生若只如初见”,平易的语言道出人性的五彩,这就是纳兰性德的才情与酒相融之后的一瞬,让无数后人惊叹不已,因为这首词的背后,隐藏着我们所有人内心都有的那份诗性。

浓情相思之酒

菩萨蛮

【清】纳兰性德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这首词由离筵写起,用羯鼓催花之典实,花开即落,暗语好景不常。酒醒之后已经看见落花纷纷扬扬,盛筵将散,离别在即,表面上是不忍倾杯一饮而尽这酒杯中残余的薄酒,实际上是不想离开所爱之人啊。可是离别已然到来,只落得临风洒泪千行。

下阕承上阕情景情绪再加点染,进一步刻画今日空自对月的寂寞凄清。结尾二句落在了此刻的实处,更将这种痴情思念及无法排解的愁苦幽伤发挥到极致,而这种离恨别愁又岂是醉酒可解的?

豪情怀友之酒

点绛唇

【清】纳兰性德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这首词是为思念好友姜宸英而作。词极空灵清丽,极含婉深致。上片从自己的身体感受来写,好友不在身边,只得举杯孤酌,形影相吊,词人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都注入酒中,举杯对影酬酢之间怀人之意尽显。下片转从对方落笔,更透一层深情。

在纳兰性德的好友里,他与顾贞观的友情为最,以至有“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的愿望。在其三十多首友情词中,明确写给顾贞观的就有十三首。在这些词中,无论是“共君此夜须沉醉”或是“羡杀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抑或是“落魄江湖还载酒”,无不是借酒表达了他的深厚感情和怀念之意。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纳兰在这些词中不只是单纯友情的表达,还把他那些身世之感、君国之忧及对现实的不满与牢骚作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虞美人

【清】纳兰性德

风灭炉烟残灺冷,相伴惟孤影。判教狼藉醉清尊,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康熙十七年(1678年),是词人妻子逝世的一周年,词人一直没有从妻子死亡的阴影中走出。词人和朋友相邀喝酒,借酒消愁,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全词迂回曲折,词的尾句写出了虽然借酒消愁,但担心醒时又会继续喝酒的心理。“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尊前”,既然闲愁萦怀,难以排遣,词人只能用美酒和梦乡来逃避它。但词人又害怕醒来之后,满腔的愁思就会让他又一次来到酒杯的面前。

纳兰性德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在这种情况下,不喝酒又能做什么呢?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纳兰性德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农历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纳兰性德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 2015-2035 江西大楚酒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百度          红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