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一:轻易入局不熟悉品类的风险。
作为一个长期深耕在进口葡萄酒的酒商,在对于一个并不熟悉的白酒品类,投资欠缺思考。想要寻找增量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前期应该去做更多的考察、规划、学习,而不是盲目地入局。同时,对于“风口效应”广大的酒商群体应该保持警觉性,越是风口、蜂拥而至的“机遇”越需要更多的考量。
思考二、对白酒市场的判断过于乐观
北方名酒在沿海地区的品牌认可度本就不能与茅台、五粮液相提并论,酒商认为该北方名酒在沿海市场有空缺,想要去做“蓝海市场”,殊不知,在一个新市场要培育一群忠实的消费者是非常难的。加之,据上文酒商描述,该品牌的经销商都在用营销费用去补差价,并没有去做营销品鉴会等活动,也根本没有培育消费者一说。
此外,白酒市场除了茅台以外,很多品牌价格都在倒挂,这种对市场的警觉性应该时刻保持,而不是认为自己的个人力量可以成为“特殊”。
思考三、专注主业,提升内功。
近两年“红转白”的酒商很多,但成功的案例很少。白酒在中国发展深入、基础坚实,当然也意味着“水很深”,如果懵懂入局,很容易深陷“泥淖”。据了解,很多从“红转白”的酒商最后还是做回了葡萄酒主业。上文中的酒商表示,接下来还是专注于葡萄酒业务,等时机成熟再去思考别的增量。近年来,葡萄酒行业也有不少的新趋势,例如有机葡萄酒、白葡萄酒今年表现都不错。在行业中去寻找细分赛道,或许更能实现增量。